日期:2025-07-23 04:15:17
200多岁的班公柳
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阿里摄影报道
藏西秘境,天上阿里。
这里,平均海拔4500米,含氧量低,被称为“生命禁区”。在西藏阿里地区的高原河滩边、山脚下,时常能见到一种叫班公柳的高原植物。它无惧戈壁盐碱的苦涩,无惧高原缺氧的艰难,把根系深扎在茫茫戈壁滩上,即便遇到狂风和冰雪,仍坚强挺拔。
7月19日,封面新闻记者探访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日土镇热角村。因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班公柳树龄已有200年,热角村也因此有“班公柳之乡”的美誉。由于班公柳易种植、耐寒、耐旱、成活率高的特点而受到广大高海拔地区的欢迎,成为雪域高原美化亮化、国土绿化的首选树种。
日土镇镇长拉姆次仁
在热角村二组班公柳种植基地,不同生长期限的班公柳,蓬勃生长。“这些苗木经过驯化适应后,能在高海拔地区坚韧生长,远销日喀则、那曲、新疆等地,支援了阿里昆莎机场、拉萨南北山绿化等重大项目建设,有效保证了全镇农牧民群众增收。” 日土镇镇长拉姆次仁为记者算了一笔“经济账”。全镇班公柳苗圃面积持续扩大,现已拥有各类苗圃规模3600余亩,各类苗木保有量稳定在690万株以上,每年可向外输送班公柳移栽苗和扦插苗80万株以上。产业起来了,有效保证了全村农牧民群众增收,近四年累积营收达到1200多万元。
村民其美平措
不止“经济账”,“生态账”也有红利。热角村村委会主任表示,以前村子的生态环境非常差,地表裸露、十分荒凉,遇到大风天就会黄沙漫天。通过种植班公柳,村子周边的树越来越多,在绿色包裹之下,村子的环境也越来越好,空气湿润很多,一片生机盎然。
苗木基地
在种植基地,还有“巾帼建功林”“强边富民林”“军民鱼水林”“党员示范林”等石碑。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尼玛江参说,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、机构、企业加入到种植队伍中,帮助村民将“绿水青山”变成“金山银山”。
明利配资-明利配资官网-配资门户平台-股票配资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